- 周冉冉;
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转换技术,纳米发电机能够将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并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传统电池替代技术。根据发电原理的差异,纳米发电机可分为压电式、摩擦式、热释电、复合型等类型。将两种及以上发电原理混合形成的复合型纳米发电机能够利用更多形式的能量,成为重要研究方向。文章通过分析纳米发电机的全球专利申请,梳理了国内外专利申请态势、主要申请人以及重点技术分支的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相关创新主体进行布局专利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078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刘娟娟;王小兰;
电池机械结构领域的发明专利主要涉及电池非活性部件的结构零件或制造方法,该领域的案件检索面临着权利要求技术特征多、关键词扩展困难、分类号上位、跨领域检索噪声大等问题。文章基于该领域的申请特点和检索难点,结合实际审查案例,从语义基准、关键词、分类号、跨领域检索、检索平台选择等多个角度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检索优化策略。实践表明,根据不同的案件特点,灵活地将以上检索策略单独或者组合使用,能够快速命中对比文件,提高检索效率。
2025年08期 No.078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周国平;
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和投入,以及社会对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废水处理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传统的阻垢剂通常含有磷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平衡。因此,使用无磷阻垢剂已成为工业水处理领域的必然趋势。文章对无磷阻垢缓蚀剂WL-5007A在浙能某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WL-5007A展现出卓越的阻垢及缓蚀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凝汽器及管道结垢和腐蚀,满足循环水浓缩6倍条件下的运行条件。该药剂无磷,排水达标,环境友好,社会效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
2025年08期 No.078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侯天芳;
生态系统功能依赖多层级交互维持,生态网络以图结构表达种间关系与耦合机制,其动态行为体现非线性、异质性与时变性特征。文章构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复杂生态网络动力学建模方法,涵盖异构节点编码、动态边权生成与环境因子嵌入,提出结构与时间解耦的注意力机制与多任务优化策略。文章结合红海—沙漠生态交错区样区监测数据,构建时序图结构,量化评估模型在状态预测、边权拟合与预警响应等任务中的表现,验证所提方法在生态智能感知中的可行性与扩展能力。
2025年08期 No.078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胡跃飞;崔博强;吴凡;亢圆瑞;
研究不同温度和冷却速率作用下花岗岩力学性质的演化规律,对于准确评估火灾后建筑物安全性以及干热岩井筒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开展巴西劈裂试验并对加载过程进行声学信号监测,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不同冷却方式下花岗岩拉伸破坏特征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冷却方式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花岗岩的抗拉强度(σt);在同样热处理温度下,温度对花岗岩σt的劣化程度大于冷却方式对花岗岩σt的劣化程度;当温度为20~400℃时花岗岩试样发生脆性破坏,当温度达600℃时花岗岩试样发生塑性破坏。
2025年08期 No.078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王成斌;李自齐;
文章基于沥青路面回收料(RAP)的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和筛分试验结果,设计了不同RAP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探索了RAP掺量对混合料压实特性、力学性能和收缩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RAP掺量增加会导致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同时,RAP的加入能显著改善混合料的抗干缩性能。工程实践表明,在普通国道公路养护工程中应用掺配RAP的水稳碎石基层,经检测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证实了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2025年08期 No.078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胡艳华;张军辉;肖双粟;单秀玲;刘友;
针对高硅高泥难选萤石矿生产中萤石精矿品位低、回收率不足的行业难题,文章开展了优化选矿指标的试验研究。试验选用碳酸钠作为p H调整剂、酸化水玻璃作为脉石抑制剂、LY-10作为捕收剂,并采用“一粗三扫六精-精一中矿再磨”的浮选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最终获得了Ca F_2品位为97.10%、回收率为82.27%的浮选指标,萤石精矿质量达到酸级一级品标准,实现了高硅高泥难选萤石矿的高效回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难选萤石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8期 No.078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唐贤;谭佳佳;
在技术创新持续突破媒介表达边界下,影视媒体作为文化遗产传播的关键载体,面临传播层面的结构性矛盾。如何打破传播瓶颈、提升文化遗产传播效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虚拟现实(VR)大空间这一新兴媒介为研究切入点,以取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为例,基于可供性理论与第一人称视角的设计理念,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显著增强文化传播的记忆留存效果并提升感知深度,充分展现VR大空间媒介在优秀文化遗产传播领域的独特价值与应用潜力。
2025年08期 No.078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沈宇婷;
全球化进程和“一带一路”建设使海上通道在国际贸易和能源运输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其安全保障尤为关键。文章基于全球综合航运信息系统(GISIS)数据库,系统梳理了2020—2024年海上通道安全风险事件,构建了风险故障树模型,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风险因素。研究发现,海上通道安全风险呈现显著的层级差异与领域交织特征。文章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构建多领域协同防控体系、创新多领域风险评估模式和加强多领域安全人才培养等措施,旨在为完善海上通道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大安全格局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078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范征宇;高成瑨;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江苏职业教育肩负为社会持续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文章立足于国家相关政策导向与区域发展实际,系统梳理技能型社会建设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互动逻辑,分析江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目标导向,提出构建面向产业链协同的“专业群+产业群”共育体系、打造贯通职业发展周期的“技能跃迁”支持机制、推进制度协同优化的“教育—企业—政策”三元共治机制的实践路径,以期为优化区域职教体系、服务技能型社会战略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078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22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张颖;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科研一体化有助于推进公安法学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文章基于教科研一体化的内涵及理论基础,从需求导向、实践驱动、协同育人、知识转化等维度探讨了其对公安法学教育的赋能效应,并以15所警察院校为样本,剖析当前公安法学教育在特色融合度、科研转化力、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陕西警察学院为例,系统总结其教科研一体化实践经验,从“五个坚持”维度(坚持需求锚定、坚持双师双能、坚持科技赋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协同共生),提炼出教科研一体化驱动公安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实现公安法学教育领域的教科研融合育人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2025年08期 No.078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李亚男;安冉;连坤娜;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促进实用型人才培养,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以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虚拟仿真技术能打破时空限制,通过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创造出逼真的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操作环境和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主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搭配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法,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教学。然而,在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中,存在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教师教学能力经验不足、观念保守,学生融入困难、学习积极性不足等问题。文章指出,为了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优势,提升高职护理实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必须在技术上加强研发、降低成本,在教学上强化教师培训、完善评价体系、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适应引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025年08期 No.078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朱伟婷;孙锦瑞;王晓军;宋佩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幼儿园理应注重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目前,幼儿园教师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面临一些问题:校园管理智能化建设有待完善、智能化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育科研智能化应用能力有待增强等。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技术与教育需求的契合度,加强教师数字素养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等。文章认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探索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有助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5年08期 No.078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214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秦志红;
近年来,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更新迅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培养成为重要内容。虚拟仿真技术的创新应用,有助于提升公安技术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质量。文章以电子数据现场勘查实验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总体框架、分层结构及多维评价体系;并在教学实践层面,通过设置采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实验组与依托传统实验环境的对照组进行教学效果对照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参与虚拟仿真电子数据现场勘查实验教学的学生,其知识理解深度、技能掌握精度及综合应用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由此证明,该实验教学系统能够从知识内化、技能培养、素质提升等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验教学创新发展提供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实践指导性的范式参考。
2025年08期 No.078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王潇雅;
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效果,选取某高校同专业大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传统线下教学)和实验组(数字化教学),并通过问卷调查回收106份有效问卷。从心理测试得分、学生满意度、教学有效性等维度展开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授课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测试得分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组各维度得分提升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幸福感”提高了8.51分,“感恩生命”提高了5.75分;同时,实验组学生对数字化课程持“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态度的累计占比均超过90%,且实验组学生反馈教学“比较有效”的频数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压力应对”维度,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6.1%。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课程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2025年08期 No.078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