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

  •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共赢机制研究

    张小代;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倡议,旨在促进共建国家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文章通过引入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揭示了在该理论框架下“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同参与主体面临的集体行动困境,强调了选择性激励的重要性,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实现合作与共赢方面的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机制,促进贸易畅通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资金融通的金融合作机制以及增进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2024年09期 No.06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37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一带一路”背景下近十年外语教育政策改革的回顾及前瞻

    郝成淼;

    语言是“一带一路”倡议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的沟通桥梁,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先行性、基础性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余年来,语言研究空间得到了拓展,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得以加深。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迎来提质升级的契机,外语教育政策完成了一轮系统性的升级与重构。经教育部统一组织,我国构建了涵盖从中小学到高等学校全学段的以国家外语课程标准、专业类标准和教学指南为核心的新外语教育政策体系。文章认为,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改革背后的价值逻辑集中体现于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和民心相通等三大重要理念在外语教育领域的综合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第二个十年的背景下,必须密切关注外语教育政策改革的落地实施,以促进国家外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2024年09期 No.067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9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以旅游专业为例的广西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实践路径研究

    梁慧;庞小峰;姚志权;

    自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呈现更加紧密、活跃、全面、深入的发展局面。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贸易投资的热门地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显示出较强韧性,并产生了积极的外溢和示范效应。作为我国唯一同东盟海陆相连的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与RCEP生效实施,为广西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基于此,文章以旅游专业为例,在分析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合作优势及典型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紧密的校际合作机制,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等进一步提高广西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水平的具体建议。

    2024年09期 No.06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10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Wmatrix 5工具应用的“一带一路”倡议话语历时对比分析

    孙萌;张洁;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积极响应。十多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讲话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进行深刻阐述。文章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语料库及语料分析工具Wmatrix 5,从词频和语义域两个方面,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话语在不同时间阶段的特征变化,重点关注话语的主题、语言风格、传播方式以及所传达的核心价值等,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倡议推进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合作。

    2024年09期 No.067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22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以知识产权议题为例的欧盟与东盟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燕光磊;张钰媛;

    欧盟与东盟结为战略伙伴以来,双方坚持区域合作和一体化、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以及尊重和促进国际法和国际商定的规范和标准的承诺,强调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无歧视、开放、公平、包容、公平和透明的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在经贸合作领域,欧盟认为东盟市场具有巨大投资机遇和发展潜力,但在知识产权领域合作面临一些难题。因此,知识产权议题成为双方区域合作重点之一。文章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需求等方面总结了欧盟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开展合作的背景与动因,详细阐述了双方在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具体合作举措与成果,同时从法律制度差异、利益平衡难题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等方向探讨了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欧盟与东盟在知识产权议题上的区域间合作进行总结与展望,厘清欧盟使用何种政策工具及途径来展开合作,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2024年09期 No.06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3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区域创新发展

  • 淮北市城市基层社区数字化治理实践研究

    王梦娟;

    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的基石。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成为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展开了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不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以更快的速度及更具温情的机制回应社区居民的问题与诉求,形成了不少可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与模式。文章以安徽省淮北市基层社区的数字化治理实践为案例,展示数字技术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应用成效,具体分析了淮北市基层社区数字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2024年09期 No.067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30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空心化治理策略

    戴亘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乡进城”,导致“人地分离”,农村空心化问题不断加剧。空心村整治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数字乡村建设视角,探讨了农村空心化的内涵、表现,以及农村空心化治理的意义,并针对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化服务供给能力偏弱、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数字化服务模式、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机制等对策。

    2024年09期 No.06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46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国民健康水平的区域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文风;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研究国民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完善全民健康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各省份人均寿命作为因变量,从社会、环境、医疗中选取10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中提取出医疗与环境、社会与经济、森林与气候、园林绿地等公共因子,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索各种因素对中国人均寿命的影响及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因子均对全国人均健康水平有着正向影响,且社会与经济的影响最大;京津冀与华东地区的人均寿命较高,川滇地区的人均寿命较低,且以上地区人均寿命的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2024年09期 No.067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6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科技与产业

  • ChatGPT技术异化危机及化解对策研究

    刘霞;

    不同于以往的“机械智能”,以ChatGPT为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超强互动性、高度拟人性和无限扩展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诸如算法歧视、个人隐私泄露、人类精神生活退化现象等风险,进而导致人类的主体性危机和人类交往的异化形态。为了规避上述风险,文章认为,必须以道训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坚持技术制衡,推进算法治理;坚持合力共治,建立行业监管平台。通过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异化的根源,找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异化的消解路径。

    2024年09期 No.067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35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YOLOv8在自然场景下花椒识别中的应用

    吉娃阿英;何龙科;

    文章建立了自然场景下的花椒数据集并进行标注,针对NMS算法在花椒识别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框交集比的重叠预测框后处理方法。通过设置对比实验,对不同参数大小、交并比I_(oU)阈值和置信度值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进行验证发现,在不改变网络结构的情况下,YOLOv8对自然场景下的花椒识别准确率达到87.8%;加入预测框交集比后处理方法后,识别准确率达92.4%,对花椒分布排列规整的测试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9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对同一花椒目标产生多个预测框的问题。

    2024年09期 No.067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3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ArcGIS等高新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祁佳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rcGIS等高新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此背景下,可通过融合高新技术优化审计流程,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文章以N市某航道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为例,探讨了ArcGIS软件如何进行拆迁区域的精准测绘、土地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以及相关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实践表明:ArcGIS等高新技术有助于审计人员稳、准、狠地挖掘审计疑点,及时准确地获取审计证据,进而攻克征地拆迁审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有效提高征地拆迁审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2024年09期 No.06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15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的户外体育旅游融合研究

    宋友开;文益民;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户外体育旅游成为新的旅游消费领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OTA平台成为旅游者户外旅游项目预订的主要渠道。为了更好地探究户外体育项目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吸引物的融合演进脉络,分析户外体育旅游产品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从美团OTA平台中爬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8月30日的户外体育项目旅游产品榜单数据,利用MAXQDA数据分析软件,对户外体育旅游融合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康养”是游客户外旅游消费的内驱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户外体育项目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基于此,文章认为应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户外体育旅游项目,引领户外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4年09期 No.067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36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旅游营销策略研究现状及趋势

    徐芳;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已成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营销策略至关重要。文章对中国知网2014—2023年旅游营销策略研究的核心期刊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从发文量、合作作者、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等方面对该领域演变历程及规律进行梳理。结果显示,旅游营销策略研究没有形成高产作者群和高产作者;研究内容范围较广,包括旅游出行、乡村旅游、互联网、旅游产品、整合营销以及新媒体等方面;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营销策略和乡村旅游展开,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基于此,文章认为,应继续拓展旅游营销策略的研究方向,推动多学科融合,进一步挖掘旅游营销策略的深层内涵。

    2024年09期 No.067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89141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研究

    杨春彩;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手段,在农业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发展具有可持续增长价值的绿色农业、明确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是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至关重要的一环。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绿色金融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农业实现碳减排;绿色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在非粮食主产区内比粮食主产区更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绿色金融与农业产业对接机制;增强绿色金融对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支持;注重绿色金融的差异化影响,实施异质性减排策略等具体建议。

    2024年09期 No.067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41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以沃尔玛为例的“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探析

    时萌楠;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能够保障商超市场引入优质的本地菜,促使农户合作社构建起稳固的销路,从而达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在“农超对接”的背景下,文章阐述了沃尔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并对沃尔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中存在的诸如农户和超市的合作不够稳定,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有待改进,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认为,在沃尔玛农超对接过程中,应进一步协调农户和超市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农产品供应服务团体标准体系;持续改进冷链物流技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以促进农产品供应链上下贯通、协同高效,更好保障市场供应。

    2024年09期 No.06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184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成果转移转化

  • 基于信标跟踪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设计

    赵福生;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效且精准的接收系统至关重要。信标跟踪作为关键环节,能够显著提升卫星通信接收的性能和稳定性。针对现有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不足,文章在系统研究信标信号的特征与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信标跟踪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分析,采用信号捕获、跟踪定位、数据接收和状态监测等功能设计,结合硬件设计和安全设计,可有效增强接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实现对信标信号的精确跟踪。

    2024年09期 No.06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10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暖区和锋面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差异对比分析

    熊燕琳;邓佳;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AR5再分析资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对比分析2023年7月25—27日四川盆地连续性暴雨过程中暖区和锋面降水阶段的形成机制、热动力条件和雷达偏振量特征,探讨暴雨的不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25日暖区暴雨以热力强迫为主,盆地处副高边缘,低层θ_(se)可达358 K,大气不稳定性强,低层接近干绝热递减率形成了绝对不稳定层结,由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27日为锋面抬升与中尺度低涡系统共同作用形成强烈上升运动,形成持续性的对流降水,动力强迫明显,垂直速度达-4 Pa/s,而25日仅为-2.5 Pa/s。(2)25日ZDR最大达4 d B以上,KDP值为1.5 deg/km,具有雨滴尺寸大而浓度相对小的特点,27日ZDR为1~2.5 d B,KDP值达4.2 deg/km,雨滴尺寸稍小但密集,虽受热动力环境影响,雨滴性质存在区别,但两种情况均可导致雨强大。

    2024年09期 No.06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ArcGIS和Dijkstra算法的疏散路径优化选择

    锁启凤;石智元;王凌霄;

    在应对紧急情况时,高效的疏散路径规划至关重要。为了积极应对水库溃坝风险,从受灾区到安全区预先为居民规划最优逃生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ArcGIS在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强大功能,以及Dijkstra算法在寻找最短路径上的原理和优势,探讨了如何将数据与Dijkstra算法相结合,以实现疏散路径的优化计算。考虑到灾害等级不同对路网的破坏程度不同,文章将路网的破坏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路段通行时间离散成基于灾害等级的随机变量。为了避免拥堵,将路面宽度刻画为路段通行能力作为约束,以最小通行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疏散路径优化模型,设计改进的Dijkstra算法求解模型。将该模型算法应用于福建省新罗区水库下游居民区的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找到高质量解。

    2024年09期 No.067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38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智慧校园下网络安全一体化平台建设研究

    杜伟;

    智慧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校园管理与生活等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目前,诸多高校尚未建成网络安全一体化平台,不利于维护智慧校园系统的信息安全。基于此,文章认为,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可从明确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部署服务器升级模块、建设网络安全子系统、设置安全隐私保护、完善网络安全拓扑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网络安全一体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使智慧校园网络安全综合体系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本要求。

    2024年09期 No.067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22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气象装备仓储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孙嘉楠;张红英;张磊;张婷婷;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指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宁夏气象装备仓储管理工作实际,设计了一套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气象装备仓储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气象装备及配套仓储基础设施“一物一码”、存放区域“一区一码”;建立气象装备存储路径可视化图表,且能提高气象装备出入库、盘点、搜索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统计、记录的错误。试验证明,该系统能有效提升气象装备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气象装备保障和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024年09期 No.067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15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校园反诈中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谨平;叶小惠;郑丽丽;章振培;韩依宸;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构建校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长效机制和校园安全新防线,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学校教育工作者日益重视校园防诈反诈工作。文章在分析学生的反诈防范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校园反诈中心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和实现过程。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根据各院校反诈工作需求进行定制化反诈宣传,提供反诈消息、反诈图片、反诈答题等功能模块和管理模块,让学生便捷、高效地学习反诈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增强防诈识骗能力,进而实现“无诈校园”的建设目标。

    2024年09期 No.067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35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RSA算法中大素数快速生成和运算方法实现

    杜俊;

    RSA算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公钥密码算法,其安全性是以大质数因子的分解不存在经典的多项式算法为基础,对极大整数进行因数分解的难度决定了RSA算法的可靠性。密钥的生成需要依赖于大素数,而大数的产生由于其复杂性和计算成本较高,成为影响RSA算法效率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快速产生大数的方法,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数,并利用素性测试算法对生成的随机数进行素性验证;针对不符合条件的数值进行调整和重新生成,直至得到符合要求的大素数。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快速生成大数方法能显著提高大素数生成的效率,大幅缩短大素数的生成时间,有效保证生成数的素性和安全性。

    2024年09期 No.067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50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基于“配料法”对两种类型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再分析

    孙巍巍;陈杰;陈志昭;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结合“配料法”思想,基于层结稳定度、水汽条件、抬升触发条件和垂直风切变等构成要素的对比分析,对伴随不同天气现象的两种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临近预报可行性再分析,以增强预报员对短时强天气预报的主观订正能力和决策服务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03·23”过程低空急流是层结不稳定的建立者;“06·06”过程是不利于降水效率增大的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2)“03·23”暖湿气流强盛,低层水汽充足;“06·06”中层较干,水汽仅集中在边界层。(3)“03·23”低空急流为水汽供应者、强对流触发者和组织者,有系统性整层抬升条件;“06·06”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动平流形成的热力不稳定为主要抬升触发条件。(4)“03·23”上升气流与环境风相互作用产生的扰动压力梯度与合成的垂直加速度对上升速度有显著影响;“06·06”没有强的垂直风切变很难形成高度组织化的对流。总体可见:在短时临近预报中重点分析垂直风切变和低层水汽,可对冰雹的形成进行有效提前预警。

    2024年09期 No.067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科技与教育

  •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冯洋;江晓林;武昊;

    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软实力,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文章在深刻剖析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意义的基础上针对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数字化教学环境有待完善、数字资源相对单一、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等具体问题,提出为了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数字化变革,持续提升数字化教学质量,必须采取加快推进数字化新基建、重构教师培训体系、健全激励评价机制等举措。

    2024年09期 No.067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34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新文科建设视域下高校财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春妍;

    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正式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之后,部分高校积极开展新文科建设,相关举措逐渐落地。在新文科建设视域下,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财经类人才的需求,财务管理类专业应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优势学科嫁接,真正实现文理交叉、多学科交融。文章认为,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类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融合型师资匮乏、课程体系有待革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对此,文章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学科交叉型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提升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2024年09期 No.067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117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路径研究

    刘小维;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是以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来明确教学内容,并借助技能大赛所呈现的行业发展趋势,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的改革。在当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对于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分析相关理论与实践,探讨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竞赛机制及证书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进而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5个方面,提出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

    2024年09期 No.067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81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法律硕士专业实习“双师+”全过程协同育人模式探析

    彭江辉;朱贤;

    法律硕士作为应用型指向人才,是依法治国人才建设的中坚力量,而专业实习环节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的关键环节。通过专业实习,法律硕士应当能明确论文的选题、初步确立职业规划并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然而,法律硕士专业实习环节尚存在设计缺乏明确性、监管缺乏协同性、考核缺乏实效性等问题。文章认为,高校应进一步充分发挥法律硕士校内外双导师制的优势,构建“双师+”全过程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优化专业实习环节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方式,完善专业实习管理与考核标准,发挥多元化师资培养的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实习效果达到培养目标。

    2024年09期 No.067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汪菁;王莉;许惠惠;吉洁;

    为了促进医学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文章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2021—2023年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剖析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去向落实情况,并从就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类型两个角度分析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针对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体系、从业资格认证、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供需对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构建健康服务与管理从业资格的国家级认证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形成全周期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创新实践,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等具体建议。

    2024年09期 No.067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39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科技与法律

  • 人工智能侵害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

    张冰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问题日益突出。为增强法律法规对于新技术的适配性,从而切实保障个人隐私权免受侵犯,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发展与个人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平衡,文章在探讨人工智能和隐私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框架,并通过相关案例揭示了法律实践中责任归属判定的复杂性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而提出了建立健全专门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机制、明确责任认定标准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建议,并展望了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4年09期 No.067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74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延展认知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策略

    王广赞;刘丹霞;

    延展认知技术源于延展认知理论,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帮助有机体对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获取、选择、理解、记忆,并因此对有机体自身行为产生指导作用的技术。在使用延展认知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诸多伦理风险,比如由于模糊了认知的界限,致使认知主体产生技术恐惧,因个人隐私泄露产生信息安全隐患,以及主体认知可能面临被代理人操纵的风险等。文章在剖析延展认知技术伦理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人对于技术的独立性,用以应对技术恐惧;技术设计者秉持以技术道德化为核心的理念,以此保障信息安全;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以有效规避代理人危机等风险治理策略。

    2024年09期 No.067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难题与对策分析

    王铎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变得愈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泄露、非法买卖、滥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权益,也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切实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基于此,文章从加快构建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全面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广泛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宣传工作、强化核心技术创新供给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破解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难题的对策,旨在有效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024年09期 No.067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684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知情同意规则在网络个人信息处理中的适用困境及进路

    宋辰琦;

    当前,大数据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战略资源,对国家治理能力、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均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其潜藏的数据安全风险也日渐突出。近年来,有关数据泄露、数据窃听、数据滥用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互联网企业作为用户个人信息的处理者,可能存在超范围处理用户个人信息,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向不具备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能力的第三方进行共享的情况。其过程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侵害用户知情权益,忽视用户信息层次性,用户同意撤回权难有保障等。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知情同意规则面临适用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采用择入机制为主的知情同意缺省规则;严格适用单独同意规则,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类型化保护;设置同意撤回机制,保障用户行使同意撤回权等相应纾解进路。

    2024年09期 No.067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578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可行性与价值研究

    张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资格。在大数据时代,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范围,彰显了制度优势。文章基于检察公益诉讼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并从法律依据、实践经验等方面论证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可行性与制度价值,旨在积极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促进法律规范的成熟和完善。

    2024年09期 No.067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285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Citespace的保险公司法律问题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刘一舟;徐小雯;陈星羽;

    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规制。为了深入探讨保险公司法律问题研究的整体态势,文章基于法学与计量经济学视角,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2010—2024年478篇CSSCI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章从保险公司法律问题的年度发文量、主要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十五年来保险公司法律问题的研究总体呈波动起伏且趋于下滑态势;“双一流”高校是保险公司法律问题研究的主力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2010—2024年是发文量最多的高校;学者研究内容涉及保险欺诈、责任认定、保险与国家政策关联等方面;目前缺乏对保险公司法律问题的实证研究;未来研究可能聚焦于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细分领域。

    2024年09期 No.067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8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